党务动态
首页 > 党务动态 > 正文

广州华商职业学院卢坤建校长开讲思政第一课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学生以马克思主义视角洞察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脉络,3月25日上午,卢坤建校长以“人工智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旗帜更鲜艳”为主题,为24护理班3-4班、24康复治疗班的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政第一课。党委书记翁礼成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叶利军教授、副院长邓秀芬副教授以及广州校区思政教师代表到场聆听。

19A20

1FF12

卢坤建校长的授课内容从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如何看待人工智能与历史发展经验三个维度展开,深刻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的生命力与引领力。他引导学生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在人工智能时代的重要意义与价值,为同学们的专业学习和未来职业发展筑牢思想根基。

D94C

卢坤建校长首先从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剖析。他指出,马克思主义科学地回答了社会如何发展的问题,揭示了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演进的客观规律。在人的发展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将其视为社会进步的重要目标。同时,生产力发展作为人和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之中。通过对这些层面的深入解读,他引导同学们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任何时代都具有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

如何看待人工智能?卢坤建校长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第一,人工智能让人的体力渐趋解放。大量重复性、高强度的劳动被智能机器所取代,使得人类能够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创造性活动中。第二,人工智能让社会关系日趋重构。新的职业形态、工作模式不断涌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相互之间的交往关系。第三,人工智能正重构社会伦理。基于技术的社会公平渐趋发展。工业互联网场景运用所带来的技术共享使人与人之间的差距缩小,人与人之间更加平等。

卢坤建校长还回顾了国共第一次合作、国共第二次合作到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历史发展进程,强调在这些伟大历史实践中,马克思主义不断中国化,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而在当下,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奠定了技术基础。它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提供了海量数据和先进分析工具,有助于深化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在实践层面,人工智能推动的社会变革与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理想高度契合,为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的实践提供了广阔舞台。

校长思政第一课在热烈的氛围中落下帷幕。这堂课不仅为护理与康复医疗专业的学生点亮了思想灯塔,更激励着全校师生在人工智能时代,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以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崇高的职业理想,投身于祖国建设的伟大事业中,书写属于自己的青春华章。


文稿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图片来源|新闻中心

初审|黄奕琳

复审|梁杨清

终审|潘京萍

广州校区: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荔湖街华商路2号 

江门校区: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崖门镇华商大道1号

招生热线:020-32882222 

广州华商职业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2007829号 | 粤公网安备 440118020000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