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在青春的赛道上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广州华商职业学院党委宣传部由3名指导教师和15名学生组成“同心振乡燃梦盛夏”实践队到广州增城区仙村镇开展为期5天的暑期“三下乡”活动。实践队精准对接仙村镇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发挥师生岗位专长和专业特长,把理论和实践贯通起来,组织开展科普宣讲、助农支教、红色寻访、公益摄影、红色文化进乡村、成果展览及文艺汇演等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把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送下乡,丰富儿童、群众文化生活,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做贡献,为乡村文明筑新魂,助力乡村振兴。师生的“第二课堂”在乡村之行中得到有效实践,青春之行达到育新人的效果。本次实践活动得到多方媒体报道,不断扩大了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深入宣传乡村振兴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

二、背景与目的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历次全会精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讲话,在保证师生健康安全的前提下,按照“突出主题、确保安全、就近就便、创新形式、务求实效”的总体要求,实践队来到广州增城仙村镇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实践队伍通过前期的调研考察,根据仙村镇人民的需求,结合师生专业特长,开展各式项目活动,旨在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助力仙村镇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引领广大青年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聚磅礴青春力量。
广州市增城区仙村镇面积56.65平方公里,位于增城南部,增江、东江、西福河三江交汇,形成河涌、湿地纵横交错的地貌特征、土地肥沃,历来是富泽的鱼米之乡。仙村镇竹园村的阮海天抗日英雄故居背后的红色故事,一直激励人民。
三、主要做法
(一)通俗易懂讲解,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7月11日,广州华商职业学院“三下乡”实践队伍联合仙村镇团委、仙村社工站在广州增城仙村青年之家举办为期5天的乐童夏令营。乐童夏令营共有20名小学生参与,里边包含来穗人员子女、困境儿童、一般儿童等人员,实践队伍分为4小组,有针对性地与小学生开展活动并关注其表现和心理活动。学生实践队伍提前分工查阅资料、视频,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理解水平,最后决定以表演形式,用通俗易懂的文字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我是富强,我是富强,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5g领跑世界,北斗卫星系统导航广泛运用,神州14号飞船成功再次载人登月。”
“我是民主,我按自己的意愿做事 有参与国事或对国事有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
学生实践队伍组织小学生反复练习、背诵、表演,夏令营结束后还以节目汇演的形式,将小学生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节目搬上舞台。这种小规模、互动式、有特色、接地气的宣讲活动,得到社会、家长、儿童的喜爱。小学生在参与体验中受洗礼、有收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

(二)红色文化进乡村,厚植时代新人爱国情怀
1.挖掘红色历史寻访活动,激励时代新人。7月12日,“同心振乡,燃梦盛夏”三下乡实践队前往仙村镇竹园阮海天故居,追溯红色记忆,挖掘仙村红色故事。实践队伍查阅资料,与村民交谈,深入了解阮海天革命烈士的重要事件背后的细节故事后,为阮海天故居拍摄红色历史遗迹图片并拍摄、剪辑了2个红色教育基地宣传教育片,以史励人,以史育人。该视频获得了外界转发点赞与关注。未来,学校将重要素材用于四政课堂,让思政课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相融的教育方式,把思政课上好、上活。团队成员表示,未来期望成为红色文化宣讲员,将增城红色历史传播出去。这次红色寻访活动让他们进一步了解了革命历史,深深激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热情,作为新时代青年,应讲好乡村振兴故事,肩负新时代历史担当,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2.擦亮思政课的鲜亮底色,传承革命薪火。实践队伍在阮海天故居拍摄图片和视频后,熬夜整理素材,依托乐童夏令营,为20名小学生送上接地气、具有本土特色的红色思政课。实践队伍配以真实图片、视频,以故事形式讲解抗日英雄阮海天同志的英雄事迹。历史感的故居,精致的灰塑壁画,大哥哥大姐姐真情实感的授课,让小学生犹如身临其境,领悟到阮海天革命烈士在当时的年代不畏牺牲、赴汤蹈火的伟大精神。正因为有本土红色文化的注入,思政课变得鲜活起来了。红色文化滋育着实践队伍和仙村青年这些时代新人,此项目深入挖掘本土红色资源,创新运用红色资源的手段和载体,推进红色故事传播和红色精神传承,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文化自信,促进红色精神代代传。
(三)文化惠民工程,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
1.展现幸福乡村,助力乡村文明建设。7月13日,“同心振乡,燃梦盛夏”实践队在仙村镇文化广场开展幸福仙村百人公益摄影活动,多角度展示幸福乡村的精神风貌,助力乡村文明。活动为百名村民、留守老人、留守儿童、乡村青年等人群拍摄人文照。实践队伍用镜头记录在仙村老市民的生活气息,摆摊老人们在镜头前露出朴实而纯粹的笑容。一张张童真的笑脸,洋溢着儿童稚嫩的气息,让我们感受到了儿童身上的朝气;在炎炎夏日中出来摆摊的老人的笑脸中尽显乐观向上的精神。镜头中的他们坐在摊位前,新鲜的蔬菜、海鲜、荔枝、西瓜和叫卖声让我们感受到乡村生活中最真真切切的状态。
此次“百人公益摄影”践行了新一代青年大学生为群众办实事的要求,在“镜头下的三下乡”中让我们充分了解乡村乡风文明,深刻体会到了“三下乡”的重大意义。

2.创作乡村宣传片,增强乡村建设认知度。“同心振乡,燃梦盛夏”实践队根据仙村镇特色和发展规划,走进仙村镇深涌村,围绕人文精神、经济发展和乡村特色等内容,深涌村拍摄宣传片、制作宣传相册,展现美丽水乡深涌村的新风貌。深涌村党支部书记叶松光对村庄概况、历史沿革、特色建筑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实践队员跟随深涌村村委的步伐深入深涌村的叶氏宗祠、镇南炮楼、汝长书塾等历史建筑进行参观拍摄,感受深涌村深厚的历史底蕴。实践队一行还来到榕树头公园、螃蜞公园等地了解乡村振兴新进展、社会主义新农村新面貌,完成了对深涌村的取景拍摄任务,并对素材进行后期剪辑制作成乡村宣传片。实践队伍编制群众喜闻乐见的水乡深涌村宣传片,展示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增强仙村乡村振兴的品牌力。
该宣传片获得较高的点赞和转发,实践队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效相融,利用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乡村振兴注入了青春的活力与动力。
3.举办成果展览,以文育人、以文化人。7月15日,实践队还将拍摄的照片冲印,在仙村文化广场进行展览,通过图片形式,多角度、多层次展示幸福仙村、社会主义新农村风貌,丰富乡村文化生活,以文育人、以文化人。一张张充满故事的照片,让前来参观的群众感受到实践队伍的用心,大家纷纷为实践队取得的成果点赞。参加摄影活动的姚叔说:“以前条件艰苦,没留下什么实体相片,现在虽然有手机,但是电子照片总觉得差点意思,非常感谢实践队员们不仅用专业的设备帮我们拍照,还将照片冲印出来送给我们,非常开心,谢谢你们。”
实践队伍通过专题片剪辑和访谈资料整理工作,将专业底色融铸贯通于实践的每个环节,用笔头、镜头记录乡村记忆,从媒介史、劳动组织等多个视角感悟媒体与传播在中国农村发展中的作用,在照片和视频里读懂仙村镇乡村振兴的生动故事。

四、工作成效
(一)实践成果满满,助力乡村文明建设
此次“同心振乡,燃梦盛夏”三下乡实践队一共拍摄了1200张照片记录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用一张张照片记录下了在乡村里村民的生活轨迹和志愿者们的行动轨迹。在“镜头下的三下乡”中让我们充分了解认知了乡村乡风文明,深刻体会到了“三下乡”的重大意义,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助力乡村文明建设。本项目多次受到报道,推广应用效果明显。广东省教育厅官网1次,广州电视台报道1次,“学习强国”学习平台1次,获得了校内外媒体报道共17次,积累下丰硕成果,得到好口碑。
(二)社会实践育新人,青春力量铸新魂
仙村实践之行让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任务有了更深的认识,提高创新和实践能力,感受到团队的力量及凝聚力。在实践队伍用朗诵的方式,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用视频记录的方式,传承红色历史背后的伟大精神。用摄影的方式,给孩子留下一个快乐的童年。这种种努力,为农村精神文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为乡村振兴塑型铸魂。
(三)感受美丽乡村,增强爱国奉献情感。
实践队队员走进深涌村、竹园村阮海天故居,用相机记录下仙村独特的光景及红色历史,在炎炎夏日下实践队员努力克服困难与挫折,顺利完成了拍摄任务,经过不断的修改与打磨,最终将作品呈现在我们面前。古色古香、英雄烈士,红色精神,让历史得以铭记、革命精神得以传承。
(四)加强校地合作,筑牢乡村振兴基石
解决了仙村镇社工服务站人手不足的问题;解决了仙村镇志愿者人数不足和整体素质不高的问题;加强了仙村镇建设力量。
(五)创新教育载体,丰富文明建设形式
驻村陪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红色导赏、公益摄影、照片展览等喜闻乐见的学习教育形式赢得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一致好评。同时,实践队伍深入红色教育基地,整合多元红色教育资源,将红色文化内嵌于实践教学,创新思政课教育载体。
(六)推进文化惠民,乡村振兴有实效
通过各种主题活动,进一步引导青少年学党史、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争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厚植爱国爱党情怀,让广大中小学生在参与体验中受洗礼、有收获、强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