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广州华商职业学院(下称学校)“十四五”规划收官、谋划“十五五”规划之年,也是学校落实国家教育强国规划纲要、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年。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标职业本科大学和创新强校工程指标,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结合省委教育工委 2025 年党建工作要点,秉承“创百年名校、育华夏英才”办学理念,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党建品牌建 设,弘扬华商校园文化,维护校园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努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
一、聚焦凝心铸魂,在加强理论武装、构建安全屏障上下功夫
(一)持续提升党员干部理论武装质效。持续推动各级党组织全面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深入开展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及列席旁听。深入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计划,做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概论》学习宣传工作,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严格落实政治要件闭环管理机制,规范开展党性教育,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二)持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落实书记校长上思政“第一课”制度。落实思政课“25 方案”和《普通高校 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划(2025—2027年)》,加强专兼职思 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思政课课堂改革,利用书院场地和校、地特色资源,讲好讲活思政课。对标教育部、省教育厅“高校思 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依托教育部“一 站式”学生社区试点,下沉各类管理队伍和专任教师,促进“ 三全育人”落地落实,力创标志性成果。
(三)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按照党中央、省委教育工委部署,成立工作专班,制定《广州华商职业学院关于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方案》,印发学 习教育工作通知,以学查改一体推进深入贯彻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通过举办读书班、专题党课、讲座等形式深化理解,结合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专题培训、警示教育片等载体分层分类施教。边学边查, 运用纪检监察、审计监督等途径,全面查摆问题,重点整治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及学术不端、师德失范等教育领域突出问题,建立整改台账,实行销号管理,构建长效机制。强化警示教育,召开领导干部警示教育会,剖析由风及腐典型案例。通过书记校长信箱、“一站式”学生社区等平台开门搞教育,聚焦师生急难愁盼问题,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切实提升师生获得感。
(四)持续维护校园安全、营造和谐环境。落实生产安全工作指引,制定工作方案,推进智慧校园建设,依托学校警校联防机制,建好警校联防工作室和退伍军人服务站,建立一支以退伍 大学生和学生党员为主体的校园联防队伍,完善征兵工作,守护学校安全底线;每年召开两次以上安全工作会议,增强全员安全意识,强化谁主管谁负责的责任意识,为校园安全工作保驾护航;加强官网官微、课室、宣传栏、教材教辅、讲座论坛、消防交通、防诈防溺、心理健康等安全管理;强化校地、家校协同联动机制,加强新生入学警示教育、防诈教育和常态化教育,努力降低涉案次数;做好 2025 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调研评估系列工作。 持续开展新生入学、毕业生教育和校友返校服务等系列工作。
二、强化政治引领,在强化履职担当、压实工作责任上下功夫
(一)加强组织建设,明确主体责任。落实党建主体责任,全面落实广东省基层组织建设强基工程行动计划,以及省委教育 工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革全省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若干措 施》。完善党组织设置,规范党籍管理和流动党员管理,提升党 建工作质量。强化全员政治意识和规矩意识,提升党组织的政治 核心作用和监督保障作用。下沉党建经费管理权限,强化二级党组织党建工作主体责任。进一步完善学校党委会、校院两级党政 联席会和“ 三重一大”议事规则,整理、印发《广州华商职业学 院党建工作制度汇编》。按“五个到位”“七个有力”标准,加大对二级党总支、直属党支部的检查、督导、培训等力度。
(二)落实政治安全工作责任制。强化政治安全,落实广东省 2025 年政治安全指导,对标上级维护校园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指引,制定应急响应方案,做到“五个严防”,落实 十项责任,排查 12 项主要风险点,落实重要敏感节点及应急响应机制。借助智慧校园建设,加强校园网络安全排查,提高执行力度。定期开展安全研判,落实反恐专项工作措施。健全校园安全隐患化解机制,巩固更高水平安全文明校园建设成效。加强机制建设和保障,落实应急三级以上响应机制,确保校园安全稳定。
(三)党建引领群团,促进组织发展。积极推进统战工作,开展新时代高校统战工作精品案例征集。完善学校工会、教代会、知联会、妇联会、红十字会、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群团组织,并积极推动开展相关活动。推动基层“五好”关工委建设,继续 开展“朝阳读书”“规范化家长学校”“读懂中国”“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等系列活动。加强校院两级党-团-学组织建设,规范换届选举、干部任命和学生社团管理。以深入开展大学生“挑战杯”“百千万工程”“ 三下乡”“青年马克思主义学习班”等品牌活动为抓手,提升活动品位。积极开展三八节、端午节、中秋节、教师节、重阳节等工会活动,下沉管理职能、下移经费权限,促进教职工之间的沟通,提升认同感、获得感和归宿感。
三、着力强基固本,在深化改革、严肃作风上下功夫
(一)深化治理改革,激发办学活力。深化学校内部治理体系改革,巩固改革成果,坚持“ 内涵为先”选人用人导向,进一 步填补干部空缺、教职工考核和奖惩制度,提高教职员工获得感归宿感。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支持学校依法依规开展招生就业、专业优化、微专业设置、人培方案修订、继续教育、校企合作、国际交流等工作。继续聚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设、组织体系建设、目标管理体系建设、薪酬绩效体系建设、财务管理体系建设、多元发展体系建设、教学成果培育体系建设、师生竞赛培育 体系建设等八大领域,找准问题“症结”,对症谋策、精准施策,为学校深化改革保驾护航,为实现职业本科大学打下坚实基础。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升综合素质。对标省民办高校党建评估指标和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考核要求,配足建强专职思政课教师队伍、专职辅导员队伍和专职心理健康教师。依规配足党建经费、思政专项经费、思政课实践教学专项经费、网络思政专项经费。坚持德才兼备原则,加大对新进教师政治审查、身心健康把关和岗前培训力度,明确规章制度和师德师风规范。聚焦学生满意度、学生就业品质、学生健康人格发展等方面,完善对学工队伍考核内容和薪酬激励机制。加强对思政课教师、辅导员、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党员干部职业能力培训力度。做好暑期考察学习安排,努力打造一支职业化、专家化的管理工作队伍,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积累人才、夯实基础。
(三)全面从严治党,强化师德师风建设。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不断完善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把好教师入口关。梳理完善教职聘任合同。严格劳动纪律、课堂纪律和师德师风要求。坚 持坐班人员“打卡”制度。强化主职主业意识,规范教职员工校外兼职。进一步完善学校系列规章制度。认真开展纪律教育月活动,严肃查处违纪问题。支持董事会开展内控审计工作,落实省教育厅关于做好 2025 年教育审计工作,牢记“董事会的每一分钱都是宝贵的”,充分发挥教育审计在保障学校运行中的“温度计”“体检表”作用。全面落实中央《关于健全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大力践行教育家精神。把好新进教师“入口关” ,开展政治审查、身心健康测试。 以培育“ 四有好老师” “ 四个引路人”和“ 四好华职人”为导向,加强对教师培训。积极开展师德师风征文活动。严格执行师德师风在评优评奖、年度考核、职务晋升、职称评审等方面的一票否决制。
四、讲好华商故事,在敢于锐意创新、塑造文化品牌上下功夫
(一)建强党建标杆,彰显示范引领。配足经费,加大对第四批省级党建“样板支部” 、第五批省级党建工作“标杆院系” “样板支部”的建设力度。加大对校级第一、二、三批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和“样板支部”培育和检查,确保党建“五个到位” “七个有力”得到落实,真正成为省级、校级党建示范标兵。做好 2025 年教育部党建双创申报材料准备工作,力争突破。扎实推进“强国行”“广东行”专项行动。开展“支部好案例、书记好党课、党员好榜样”优秀成果案例征集遴选。落实配套经费和奖励制度,大力支持党建品牌建设。召开校内党建品牌建设经验分享,充分发挥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营造全校“争优创先” 的良好氛围,带动学校党建工作质量整体提升,使各级组织在党建联建、教育服务、科技赋能和实践育人等方面取得新实效,以高质量党建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
(二)培育“一院一品 ”,擦亮华商文化品牌。以党建为引领,以建设公平公正的政治生态为目标,努力营造“对人好、对社会好、对老师好、对学生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推进党建与业务工作高度融合,确保党的建设工作,与学校事业发展同部署、同落实、同考评、同奖励。引导二级部门,对标省委省政府“1310” 工作部署, 以及“党建双创”“ 思政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 “挑战标”“百千万工程”“教师素质能力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品牌项目,开展“一院一品”品牌创建活动。依托书院建设和社团组织,推动英歌舞、醒狮、剪纸、葫芦画、蔡李佛等非遗文化进校园,使书院建设成为师生共同参与、通识(博雅)教育和专业教育融为一体的重要平台。依托校地红联共建和思政联盟,以及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促进社会大课堂与学校小课堂有机对接,使政校行企四方联动。
(三)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局面。依托学校各级官网官微,更新官网官微版面,加强宣传队伍培训,新增“校园喜讯” “ 师生风采”等栏目,集中报道师生荣誉和成果,及时报道好人好事,及时讲好华商故事;通过视频短片、图文报道、在线直播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展示学校的办学理念、丰硕教学成果、过硬 师资力量及丰富校园文化;开设“校友之家”专栏,分享杰出校 友事迹,增强校友认同感、归属感;针对学校的特色专业、优势学科,组织专题报道与访谈,深度揭示其在教育教学、科研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举措和成绩;挖掘师生在学习、科研、社会服务中的感人瞬间,以真实、细腻、富有感染力的方式,激发全校师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身份认同感;加强与校内外媒体的合作,“新 媒体宣传矩阵”,建立定期沟通机制,确保学校重大新闻与活动能够及时、准确、广泛地传播;等等,让更广泛的社会公众和师生群体了解华商、关注华商、爱上华商。
五、不忘入党初心,在着力服务社会、践行群众路线上下功夫
(一)推动帮扶工作,助力乡村振兴。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 “ 1310”工作部署,提高服务绿美广东能力,实施全口径全方位 融入式结对蕉岭县,支持该县基础教育工作;加强双方沟通,列出帮扶台账、协商帮扶项目、制定年度帮扶计划,实施精准帮扶; 帮助培养名优骨干教师队伍和专任教师队伍;建立健全双方沟通机制,加大帮扶力度,创新帮扶方式,提升帮扶水平,确保帮扶项目落地落实、提质增优;推进“‘百千万工程’突击队”“ 三下乡”社会实践队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力度,力争产生标志性成果。
(二)深入开展校地、校企红联共建。结合职教特点和乡村振兴战略,依托增城区校地宣传思政联盟,积极开展江门校区校地联动,依托增城区、新会区各镇街文明实践中心,创新社会实 践活动形式,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各镇街文明实践中心活动结合起来,将暑期社会实践和课余专业实习结合起来。推进校地、校企党建结对共建活动,落实各二级学院党组织至少与 1 个地方政府部门、2 个企业签订共建协议,并开展实质性共建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省市团组织举办的“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组织“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和暑期“三下乡” 社会实践队,力争取得标志性成果。依托校地思政联盟,加强校地合作,主动与江门校区属地党委政府联系,建设思政教学基地和省、校两级精品课程,促进校地资源共建共享。
(三)推动党建“组团式 ”帮扶工作。遵循省委教育工委安排,积极主动开展第三批党建、思政、专业“组团式”帮扶,重构“一对一”“手拉手”帮扶,探索“组团式”帮扶新机制。持续推动“党建+思政教育”“党建+学科建设”“党建+科研合作” 和“党建+人才培养”等工作。依托公务高校优势,实现优势互补、互通有无,把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结合起来,力争在党建工作品牌上再结出新成果,为学校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六、立足青年未来,在深度挖掘资源、细化指导服务上下功夫
(一)开展党员先锋行动,促进作用发挥。规范“两先一优”评选制度,高质量做好党员发展工作,提升党员培养发展质量。落实集团两个服务理念,以标志性成果为目标导向,强化对职能 部门和二级学院的考核应用。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严格规范党员发展流程,建立健全入党培训体系,创新教育培养考察方 式。重视做好在优秀教师和高知群体中发展党员工作,健全“双培养”机制,着力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把教师党员培养成教 学科研管理骨干。开展“南粤党员先锋工程”,开展党员“亮身份、做表率、树形象、比贡献”示范行动,推行党员佩戴党员徽章制度、党员岗位示范制度、党员公开承诺制度,引导教师党员做“育人标兵”,引导学生党员做“学习标兵”。开展“优秀共 产党员”评选活动,广泛开展以党员为骨干的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加强典型宣传。
(二)加强人文关怀,促进毕业生优质就业。完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开展师生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关注师生心理健康,关心关爱困难师生,做好帮扶工作。完善就业指导体系和激励体系,推进微专业落地落实,赋能AI 技术运用,调整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设。加大访企拓岗力度,关注重点群体毕业生,优化学工队伍考核评价内容,精准做好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助力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